该结构最显着的特点之一是其不对称的下层甲板,一侧有200公里/小时(124 英里/小时)的铁路,另一侧有一条普通道路——这是首次在大跨度桥梁中使用并排交通布局。常泰长江大桥拥有多项首创设计,其中就包括法尔胜研发的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TARS)。为了实现该体系构建,法尔胜选用了中复神鹰制造的碳纤维。
中复神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中复神鹰SYT49S-24k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水平拉索,单根水平拉索长559米,全桥28根水平拉索,为目前世界上碳纤维拉索长度最长、规模化用量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世界首创的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
常泰长江大桥跨越长江,采用中复神鹰碳纤维制成的28根水平电缆,抗拉强度高达2600MPa,单长559米。它们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自适应纵向约束系统(TARS)”,实现了主梁的纵向约束和纵向力的低水平传递,显著降低了塔梁结构的纵向荷载效应,创造了全球最长的碳纤维电缆和最大规模的工程应用记录,标志着我国在大跨度桥梁结构材料领域的突破。CFRP(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能有效限制主梁的纵向位移,还能在温度变化时实现变形的自适应释放,显著降低结构应力,提高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
中复神鹰表示,碳纤维电缆在这一重大项目中的成功应用不仅展示了国内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的实力,也标志着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中国交通建设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南华早报》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座桥的建造难度,促使工程师发明新的工具。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卫星制导塔式起重机,可以将物料精确地吊到桥塔上。工程师们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桥面起重机,可以沿跨度滚动并以毫米级的精度定位大型管片。
近年来,碳纤维电缆已应用于山东省的徒骇河大桥和江苏省的另一座桥梁。据央视报道,长江3000公里主干线沿线约有150座桥梁。中国的目标是到2035年将这一数字增加到240座——平均每十几公里建造一座桥梁。
摄影:Zhongfu She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