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微信登录

国际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资讯

《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标准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

2024年8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标志着对团体标准化工作进行系统化规范的新时代开启,更是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落实的具体体现。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自2021年10月发布以来,明确了未来标准化工作的方向和目标。纲要强调标准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关键作用,要求到2025年,标准化工作要从数量规模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突出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这一纲要旨在通过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来实现其目标。

在此背景下,202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这为团体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初步的政策指导和规范。然而,随着社会团体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标准化工作范围的扩展,单靠这些初步措施已难以满足行业日益复杂的需求。因此,《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出台是对这一政策的深化和细化,旨在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过去四年中,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的数量经历了显著的增长。从2020年年底的4334家增加到2023年年底的8445家,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标准化工作的扩展和社会团体对参与标准制定的兴趣,也暴露了标准质量控制和管理上的挑战。具体如下:

  • 2020年年底,共有4334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其中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有659家,地方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3675家。

  • 2021年年底,共有5758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其中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有844家,地方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4914家。

  • 2022年年底,共有7058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其中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有976家,地方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6082家。

  • 2023年年底,共有8445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其中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有1017家,地方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7428家。

这一数据趋势显示,团体标准化组织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地方层级,这可能与地方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以及地方市场需求的提升密切相关。然而,数量的快速增长也意味着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包括标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的规范化。因此,《指标体系》的出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指标体系》设立了详细的评价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59项。这些指标涵盖了团体标准组织的收费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基本条件。评价结果满分为100分,95分以上为三星级,85分以上为二星级,70分以上为一星级。通过这一评价机制,团体标准组织需要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自我评价,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开评价结果。新成立的团体标准组织需在团体标准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自我评价并公开结果。未达到任意基本条件的团体标准组织将面临暂停或终止标准制定工作的建议,并需积极对照《指标体系》进行改进。通过这一措施,不仅提升了标准化团体的能力和标准质量,同时也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指标体系》的实施将对标准化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政策将推动团体标准组织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原创性和质量,从而提升标准的实际应用效果。标准的高质量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规范化的标准化工作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能够增强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率,推动相关企业和组织在标准化工作中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此外,政策的引导还将促进标准化成果的广泛应用。通过设立明确的评价指标和公开评价结果,行业内外对团体标准化组织的实力和信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不仅能提高标准化工作的透明度,还能激发更多社会团体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最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的评级和分数机制可能会催生新的服务和市场。例如,第三方机构可能会提供对标准化团体实力的认证服务,形成新的职业机会和市场需求。这将进一步推动标准化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为相关从业人员和组织提供更多的机会。

《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出台,是对团体标准化工作的一次系统化、规范化提升。它不仅为团体标准化组织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标准,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提升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指标体系》将发挥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推动整个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详情链接:https://www.sac.gov.cn/xw/tzgg/art/2024/art_bee8a4175d884871b71b8617ddd4fb24.html

此文由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搜集整理编译,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资料。文章不用于商业目的,仅供行业人士交流,引用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