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压力管道作为能源输送与工业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环境防护及能源供应稳定性。全球范围内已形成多套成熟的压力管道标准体系,其中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制定的 ASME B31.8《燃气输送和分配管道系统》与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 Australia)发布的 AS/NZS 2885 系列《高压流体管道系统》最具代表性。前者聚焦燃气输送全链条规范,后者则针对高压管道形成 “单一且充分” 的技术保障体系,两者在标准框架、材料选用及实践应用中既存在共性原则,又因地域需求呈现显著差异。本文结合标准文本及行业实践,对两大标准的核心内容与材料使用规范进行系统解析。
二、ASME B31.8:燃气输送管道的全流程规范
(一)标准定位与适用范围
自 1922 年 ASME 启动管道安全标准制定以来,B31 系列已形成覆盖多领域的管道规范体系,其中 B31.8 作为燃气输送专项标准,适用范围贯穿燃气产业链全环节,包括燃气管道、压缩机站、计量调压站、干管及直至用户计量表出口的服务管线。其管辖边界进一步延伸至海上燃气输送与集输管道、管道型燃气储存设备及储存管线,实现了从生产端到用户端的全链条覆盖。
该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材料 - 设计 - 制造 - 安装 - 测试 - 检验” 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同时作为 B31 系列的配套文件,与其他管道规范共同构成行业基础参考体系。适用对象涵盖制造商、施工方、设计人员、运维人员及监管机构,形成了多方协同的标准实施机制。
(二)核心技术内容与修订动态
最新修订版的 ASME B31.8 呈现三大技术升级:一是新增运营人员培训与资质认定章节,强化 “人因安全” 管理,要求相关人员需具备管道完整性、材料特性等专业知识;二是增设损坏预防方案专章,针对第三方破坏、地质灾害等风险制定系统性防控措施;三是全面修订塑料管道设计公式,优化非金属材料在燃气输送中的应用参数。
在材料规范方面,标准明确要求根据管道直径、操作压力、预期寿命及环境条件选择适配材料,主流选用钢管、不锈钢管等金属材料,同时对塑料管道的强度、韧性及耐腐蚀性提出量化指标。壁厚计算需严格遵循标准公式,综合考量工作压力、材料强度、温度影响及外部载荷等因素,焊接接头质量控制则需符合 ASME 焊接标准的专项要求。此外,标准强制规定管道需采取外涂层、阴极保护等防腐蚀措施,延长服役寿命并降低泄漏风险。
(三)标准实施与行业价值
ASME B31.8 的实践价值体现在法规衔接与效益提升双重维度:一方面,严格执行标准可帮助使用者符合辖区内法律法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采纳标准中的行业最佳实践,能够实现运营效率提升、成本优化与安全保障的协同统一。该标准的权威性得益于专业委员会的技术支撑,如现任 ASME B31.8 分会委员会成员迈克尔・J・罗森菲尔德(Michael J. Rosenfeld),其在管道材料、完整性及标准制定领域的四十余年经验,为标准修订提供了深厚的技术积淀。
三、AS/NZS 2885:高压管道的风险管理与材料创新
(一)标准起源与体系构成
AS/NZS 2885 系列标准的诞生源于澳大利亚独特的能源输送需求:其能源产地与负荷中心距离遥远、人口分布稀疏,传统欧美管道设计模式难以平衡成本与效率,因此行业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逐步形成 “高强度钢 + 薄壁设计 + 高压运行” 的技术路径,催生了专属标准体系。该标准自 1987 年首次发布以来,已发展为包含 7 个部分的完整体系:
AS 2885.0 通用要求(核心原则与基础框架)
AS/NZS 2885.1 设计与施工(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等关键环节)
AS/NZS 2885.2 焊接(接头质量控制专项规范)
AS 2885.3 运营与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AS/NZS 2885.4 海底管道系统(特殊环境适配条款)
AS 2885.5 现场压力测试(验证方法与验收标准)
AS/NZS 2885.6 管道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威胁控制)
标准由 ME-038 技术委员会定期审查,成员涵盖行业、专业协会及各州监管机构,同时统筹管理 AS 4822(钢质管道接头涂层)、AS/NZS 1518(高密度聚乙烯涂层)等配套标准,形成技术协同机制。
(二)材料选用的核心规范与技术特点
1.材料选型的地域适配性
为实现“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输送效率” 的目标,AS/NZS 2885 明确要求采用更高强度的管线钢,通过材料性能提升减小管壁厚度,配合 15.3 兆帕级别的高压运行参数(较早期提升一倍以上),显著提高单位钢材的燃气输送量。标准核心覆盖碳锰钢管道系统,针对单相及多相碳氢化合物流体输送优化材料特性指标,同时通过 AS 4822 等配套标准规范涂层材料选用,如熔融结合环氧树脂(FB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涂层的应用要求,兼顾防腐蚀性能与施工可行性。
2.材料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视角
标准将材料质量控制融入风险管理体系,要求许可证持有人在设计阶段即评估材料对各类威胁的耐受能力,包括地质载荷、第三方破坏、介质腐蚀等。以壁厚确定为例,不同于传统标准按人口密度分级的强制要求,AS/NZS 2885 要求针对每个管段的抗穿透能力、压力工况等因素单独计算壁厚,并书面证明人口密集区管道无破裂风险。材料审批需履行严格的书面程序,由具备资质的人员或实体对材料选型、检验报告等关键文件签字确认,确保可追溯性。
3.未来材料需求的前瞻性布局
2025 年启用的 “管道系统 —— 高压流体” 新名称,标志着标准材料规范向非碳氢化合物流体输送延伸。针对氢气、二氧化碳等新型介质,标准正修订材料兼容性要求,同时考虑矿业矿浆等特殊流体对管道耐磨性、耐腐蚀性的需求,推动材料标准与新能源输送场景适配。
(三)风险管理驱动的材料应用逻辑
AS/NZS 2885 的核心创新在于将材料性能与风险管理深度绑定,要求通过安全管理研究(SMS)识别材料相关威胁,结合设计解决方案、物理措施与程序方法实现风险控制。例如,针对腐蚀失效风险,需同时选用耐蚀材料(物理措施)、实施涂层保护(设计方案)及建立定期检测制度(程序方法),将风险降至 “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ALARP)。这种多维管控模式在材料选用中体现为 “性能验证 + 过程管控 + 持续评估” 的闭环体系:材料进场前需通过强度试验、腐蚀测试等性能验证,施工中执行焊接质量旁站监督,运营阶段则结合管道检测数据动态评估材料劣化程度。
四、两大标准的核心差异与材料规范对比
(一)标准定位与适用边界
ASME B31.8 以燃气输送为专属领域,覆盖从低压配气管线到高压输送管道的全压力等级,且包含站场设备与服务管线的一体化规范;AS/NZS 2885 则聚焦压力大于 1050 千帕的高压输送管道,明确排除站场管道(需采用 AS 4041 或 B31.3 等标准),且 2025 年后扩展至非碳氢化合物流体输送。这种差异源于地域需求:美国燃气输送网络密度高、场景复杂,而澳大利亚以长距离高压干线为主,需针对性优化材料与压力参数。
(二)材料管理的技术路径
在材料选型逻辑上,ASME B31.8 采用 “工况匹配 + 公式计算” 模式,通过明确的壁厚公式与材料强度等级直接指导选型,如塑料管道设计公式的修订进一步细化了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场景;AS/NZS 2885 则基于 “风险驱动 + 个性化设计”,允许根据管段具体威胁调整材料规格,但需履行严格的论证与审批程序。在腐蚀防护方面,两者均要求涂层与阴极保护结合,但 AS/NZS 2885 通过 AS 4822 等配套标准形成更细致的涂层材料技术指标。
(三)责任主体与实施保障
ASME B31.8 强调多方协同执行,适用对象涵盖全产业链主体,但未明确单一责任主体;AS/NZS 2885 则将材料选型、质量控制等决策责任赋予管道许可证持有人,要求其书面承担材料相关重大决策责任,监管机构仅负责流程监督。这种责任划分使澳大利亚标准在材料创新应用上更具灵活性,能够快速适配高强度钢等新型材料的应用需求。
五、结语
ASME B31.8 与 AS/NZS 2885 两大标准构建了压力管道规范的两种典型范式:前者以 “全流程标准化” 保障燃气输送安全,材料规范侧重通用性与可操作性;后者以 “风险管理为核心” 实现高压管道的成本 - 安全平衡,材料选用体现鲜明的地域适配性与创新导向。两者均证明,压力管道材料的合理选用不仅需满足强度、耐蚀等基础性能要求,更需与标准框架、运营场景及风险防控体系深度融合。
随着新能源输送需求的增长,ASME B31.8 的塑料管道规范升级与 AS/NZS 2885 的非碳氢流体适配修订,预示着压力管道材料标准正朝着 “多介质兼容、全生命周期管控” 的方向发展。对于行业实践者而言,深入理解不同标准的材料逻辑,结合项目场景精准应用,是实现管道安全与效率统一的关键路径。
参考资料
1、ASME, https://www.asme.org/codes-standards/find-codes-standards/b31-8-gas-transmission-distribution-piping-systems;
2、APGA,https://apga.org.au/2885-standard-high-pressure-pipeline-systems
上一篇:“智造” 驱动 “绿色” 引领 国内复合材料行业从 “替代之材” 跃升 “基础之材”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