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与活跃程度,科技与产业形态正经历着系统性变革,工程科技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与体系创新已成为战略竞争的核心焦点。鉴于此背景,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未来20年发展战略研究”总体项目组发布了《愿景驱动的中国工程科技204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基于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全球发展趋势,构建了一套包含“经济预测-需求分析-技术预见-愿景分析-战略架构-技术路线图-政策选择”的战略研究方法体系,并对我国20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描绘了九大综合愿景。
在深入研究主要领域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该报告围绕九大综合愿景,提出了“力推信息科技、重塑能源体系、革新产业科技、建构未来城市、发展蓝色经济、提振农业农村、护佑全民健康、建设美丽中国、构筑平安中国”的工程科技发展总体战略构想。同时,规划了从现在到2040年的两阶段中国工程科技总体发展路线,即“强基固链、打造高原、开辟赛道”(2030年前)和“安全韧性、策源引领、体系焕新”(2031-2040年)。
智能技术正逐步成为影响力最深、覆盖范围最广的时代驱动力。智能化作为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已逐渐成为驱动当代工程科技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智能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智能+”的发展模式,将深刻改变产业与社会形态。具体表现为智能产业的不断扩展、智能基础设施的逐渐推广以及智能人机交互的普及。
数据资源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随着数字技术革命向新一轮繁荣周期演进,数据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科技发展展现出大科学、定量化的趋势,数据驱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将成为国家的长期竞争优势。数据价值的释放、数字信任的建立以及数据安全保障的加强成为重要趋势。
绿色低碳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正走向低碳发展道路,低碳导向推动了节能减排科技的持续进步,高碳排放技术逐渐失去竞争力。未来,首选低碳能源、强推减排科技以及强化负碳技术将成为主要方向。
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科技创新回归服务需求的本质。面对疫情挑战,人类社会展现出的科技力量引发了全球对科技创新本质的更深入思考。生命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将更多面向共同应对社会重大挑战,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生活、增进全人类福祉的方向发展。
基于2040年我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综合愿景,秉承“战略引领与范式转型并济、数字智能与绿色低碳并进、愿景导向与技术推动并择、自主安全与开放创新并行”的总体发展思路,该报告在12个领域工程科技发展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
面向2040年,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总体架构将围绕力推信息科技、重塑能源体系、革新产业科技、建构未来城市、发展蓝色经济、提振农业农村、护佑全民健康、建设美丽中国、构筑平安中国九大方面展开。
第一阶段(2030年前):以“强基固链、打造高原、开辟赛道”为目标,我国工程科技体系整体上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基本转变,若干战略领域实现国际领先。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技术体系基本建立,支撑重点产业迈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第二阶段(2031-2040年):以“安全韧性、策源引领、体系焕新”为目标,我国工程科技体系创新水平将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构建形成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实现“领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模式广泛建立,数字化普及、智能化技术深度应用,形成引领全球工程科技发展的中国学派。
力推信息科技:全面铸造智慧社会信息基础。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实现普惠化应用,智能技术突破将驱动人类逐渐走向智慧社会。通过强化信息技术保底能力、核心自主可控能力、未来技术引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融合赋能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各行业的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重塑能源体系:建设绿色永续低碳能源强国。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以及矿产资源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总思路,构建清洁、高效、安全、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及矿产资源体系,确保能源与资源供给安全。
革新产业科技:推进现代产业持续高值化发展。秉持高端、智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总思路,以推动创新设计为灵魂,以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共性前沿技术攻关为根基,建立先进材料保障与自主创新发展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建构未来城市:打造智能安全基础设施与服务。基于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和谐、高度智慧和高度安全统一等需求,强化尊重文脉传承和地域特色的中国城市与建筑规划设计,构建智慧化、生态化和安全化的水利与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以及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发展蓝色经济:迈入空间与海洋探索利用新时代。面向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建设信息社会等需求,聚力开展空间海洋前沿与关键技术攻关,加强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抢占空间与海洋探索利用技术制高点,支撑我国深度参与空间与海洋问题国际治理和开放合作。
提振农业农村产业: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强化农业基础研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战略产品自主创新,重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护佑全民健康:构建人人可及的普惠医疗体系。坚持主动健康与大健康理念,加强防治结合,推动医学模式转变。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支撑,加速突破基础医学理论瓶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和诊疗装备应用水平,建立智能化、一体化的全民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面向气候变化应对、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等需求,加速推进源头预防、多污染物协同防治等关键技术发展,大力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与绿色化,推进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创新,全方位、全流程支撑环境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构筑平安中国:实现精准高效长治久安。聚焦平安中国目标,针对国家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需求,以预防、应对和韧性为核心,推进公共安全向风险可控化、预测智能化、应对高效化和保障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参考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
此文由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搜集整理编译,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资料。文章不用于商业目的,仅供行业人士交流,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