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与莱布尼茨聚合物研究所合作,利用聚多巴胺(PDA)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进行表面改性,显著提升其与低碳水泥(LC3)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单纤维拔出试验显示,改性后界面剪切强度提升235%,宏观拉伸强度提高13.3%,为可持续建筑材料提供新方案。
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背景下,传统水泥基材料的高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石灰石煅烧粘土水泥(LC3)作为低碳替代品虽能减少50%熟料用量,但其脆性特征限制了应用。纤维增强是提升韧性的有效手段,然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因其非极性表面与水泥基体粘结薄弱,难以实现理想的应变硬化(SHCC)效果。这一"强纤维-弱界面"矛盾成为制约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的关键瓶颈。
作为首个将仿生界面工程与低碳水泥结合的系统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开发出抗拉强度高、应变能力强的材料,更开创了"分子界面设计-介观力学调控-宏观性能定制"的材料开发范式。研究团队正将该方法拓展至聚丙烯(PP)纤维增强体系,有望推动全球每年减少3亿吨水泥相关碳排放。
参考资料:
1、《Applied Surface Science》:Enhanced bonding of polyethylene fibers in Strain-Harden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through polydopamine Interphase: Insights from micro- and mesoscale testing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