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微信登录

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料下载 > 专题报告

中国大运河带动复合材料大发展

2024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有序推进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干流等干线航道扩能升级,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水运主通道。新运河项目均为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的组成部分。这里的“四纵四横两网”,“四纵”主要包括京杭运河、江淮干线、浙赣粤、汉湘桂四条跨流域运河通道;“四横”则包括长江、西江、淮河、黑龙江四条天然江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运通道;“两网”包括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

基于国家对运河经济发展的指引,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加强了对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江西省瑞昌市2024年11月举办“长江经济带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与会代表齐聚瑞昌,形成运河经济将带动船舶制造、内河航运、船坞运营等相关行业发展共识,“百亿产业”正在形成。

据有关数据显示,水运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中国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023年,中国的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在14.4%,三年来仅仅下降了0.3%。比起发达国家7%-10%的水平,仍然差距巨大。正因如此,发挥水运的巨大潜力,是极为关键的。

以江淮运河为例,它的通航彻底改变了淮河中上游地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之间水运要绕道京杭运河的状况,缩短了200公里至600公里航程,每年可节约腹地大宗货物运费60多亿,降低沿线工业企业物流成本5%至10%。中国的经济版图正在因运河的建设而发生变化,从南到北,安徽、广西、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六大省份都在全力推进运河项目,总投资近8500亿,堪称“世纪工程”。这些运河的开通,将彻底打破原有水运体系的瓶颈,形成一张“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超级水运之网。

安徽的江淮运河已通航,广西的平陆运河计划在2026年建成,湖北的荆汉运河也在积极筹划中,河南更是谋划了47个内河水运项目,总投资达1416亿元。这些项目的推进,不仅将改变区域交通格局,更将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江西:江西通过建设浙赣粤运河,实现了南联大湾区、北接长三角、一路贯通京津冀的水路布局,有望凭借日益发达的水运和资源,发展上下游工业,提升经济地位。
中国大运河带动复合材料大发展
河南:河南通过运河建设,旨在融入长三角,打破内河航运短板,提升货物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河南正在谋划多个内河水运项目,总投资巨大,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河航运产业集群。
安徽:安徽通过江淮运河的建设,改变了淮河中上游地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之间水运要绕道京杭运河的状况,缩短了航程,节约了运费,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利润。
湖北:湖北通过荆汉运河的建设,计划将长江“截弯取直”,提升长江航运效率,缩短航程,减少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广西:广西通过平陆运河的建设,盘活了自家的港口,使西江可以通过运河进入北部湾港,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广西与川渝地区的经济联系,发挥广西作为沿海省份的出海优势。
湖南:湖南通过湘桂运河的建设,打通了“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双入海通道,使湖南可以通过平陆运河从北部湾出海,促进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联系,提升湖南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他内陆地区:除了上述地区外,其他内陆地区如四川、重庆等也将通过运河的间接影响,享受到水运带来的便利和经济效益。运河的建设将促进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运河的建设和运营,不仅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河道的疏浚、维护,到船舶的制造、运营,再到沿岸的仓储、物流等,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当前,我国已进入水利建设发展黄金期。

2023年10月,中央财政决定于2023年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其中水利领域安排资金额度超过五成。
与此同时,水利设备更新政策发布,亦加速相关复合材料升级改造。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2024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大规模节水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淘汰落后的用水产品和设备。
地下工程管网在国家政策下,要进行新旧工程改造,复合材料迎来新的增长点,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复合材料连续缠绕管道、纯玻璃钢螺旋管道、新型FRP复合材料管道,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节能环保的特性,正逐渐成为市场新的关注点。
中国大运河带动复合材料大发展

复合材料在船舶领域的应用

船舶和港口装备是水路运输的核心,船舶与港口装备的运行环境复杂,对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严格。复合材料具有一些突出的性能,这些性能促进了它们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包括良好的强度重量比和刚度重量比、高耐久性、提高尺寸稳定性、增加航程、满足隐身要求的平整度、设计灵活性、降低燃料消耗、制造和维护成本、降低电磁特征、提高速度、减少磨损、低吸湿性、耐腐蚀、抗冲击和抗性、增强的减振特性、隔音、耐腐蚀、提高效率、高承载能力、低惯性、增加浮力和高水平的声学透明度。

因此,由于这些优异的性能,船舶建造业大量使用它们作为配件和内部设备,如阀门、管道、泵、热交换器、管道、舰艇、小型船舶、上层建筑、桅杆、甲板、舱壁、机械、螺旋桨、舵、推进轴,用于驱逐舰、护卫舰等军舰设备,用于配件、气垫船、轻型护卫舰、鱼雷发射管、天线箱、发动机部件、油箱(水、燃料、润滑油)、渡轮、转子叶片、天然气管道、船体、支柱、浮动平台(如肌腱、立管和支撑结构)、帆船、游艇和驳船、上部结构、栏杆、机鼻雷达罩、潮汐和风力涡轮机叶片以及声纳罩。

安防巡逻无人艇

中国大运河带动复合材料大发展

在安全领域作用重要。其船体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硬度高、防腐耐磨等优势。重量轻使无人艇航行阻力小,巡逻速度高,投放和回收便捷。硬度高可抵御海浪冲击和碰撞,保护内部关键设备。防腐耐磨特性使无人艇能长时间在环境中执行任务,减少维护成本和频率。无人艇与某公安局联合开展 “无人艇巡逻警戒常态化应用”,充分验证了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

应急救援作用

中国大运河带动复合材料大发展

复合材料无人艇在应急救援中也具有重要的民用价值。以水面救生机器人为例,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重量轻、便于携带,能够快速响应救援任务。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硬度高的复合材料能够抵御水流冲击和碰撞,确保救生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无人船在应急救援领域还可以作为水上救援平台,搭载救援设备和物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安防救援无人艇具有吃水浅、机动迅捷、控制灵活、巡逻范围大、图像传输快,收放便利、工作协同性强等特点,可对落水人员进行搜寻、锁定和跟踪,可抛投应急救生装备,具备强大的应急救援能力。同时,无人艇搭载光电吊舱,可实时回传高清水面视频,一键锁定可疑目标,支持 15km 远距离点对点通讯,即使翻转也可以自行扶正,此外,无人艇还可以与其他救援设备协同作战,提高救援效率,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复合材料与水上运动


随着运河的开通,沿岸地区的旅游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还带动体育、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消费,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景区“留量”、消费“增量”。

漂流:随着水流起伏,享受刺激与自然美景的双重盛宴。

划水:享受水面的宁静或挑战水流的湍急。划水不仅是健身的好方式,也是一项能够让人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运动。

中国大运河带动复合材料大发展

皮划艇赛事:选手们驾驶着色彩鲜艳的皮划艇,以惊人的速度和技巧争夺荣誉,展现了人类与水的和谐共存及竞技精神的辉煌。

中国大运河带动复合材料大发展

帆船赛事:通过精准的航线规划和帆船操控技巧,争夺比赛的胜利。帆船赛事不仅考验选手的航海技能,还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乘风破浪的自由与激情。在运河沿线的城市中,帆船赛事也常作为特色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小铁人三项赛事:小铁人三项赛事结合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三个项目,考验参赛者的综合体能和耐力。运河沿线的城市提供了理想的比赛环境,结合了水路和陆路的挑战。

在运动领域,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美观的外观,成为了各大赛事的首选材料。这进一步推动了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面对运河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复合材料企业应当紧跟时代政策,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注重绿色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复合材料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中国大运河的建设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中国大运河的建设不仅是一场交通基础设施的革命,更是对复合材料产业的巨大推动。它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GDP的增长速度。同时,它还推动了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紧跟时代政策,为中国大运河的建设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防弹材料试验方法新标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行业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