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安装完成
“国能共享号”平台由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负责开发建设,为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与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被列入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平台主要由漂浮式风机和养殖网箱两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浮式平台、4兆瓦风机、系泊锚固系统等。其中,浮式平台为三立柱半潜式结构,形状为正三角形,立柱间边长70米,立柱高24米,设计吃水14米,总重量达4900吨。
该项目打造了海上风电与渔业养殖融合的新模式,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新局面,助力海上风电、网箱养殖装备等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向深海挺进,为国家海岸带地区可持续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和范例。
据“国能共享号”项目负责人陈勇介绍,该项目一方面解决了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推动了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两者结合将有效降低综合成本,有利于引导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迈入深远海。
相较于传统固定的海床里的风机,漂浮式风机不需要大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而是通过利用浮力原理,使其在水上漂浮运行,这使得漂浮式风机在深远海部署更为方便,还可以通过电动缆绳调节方向和位置,能够适应多种风向和海流环境,获得更多的风能。
中国大陆长达1.8万千米的海岸线,为海上风电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海风资源优势。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发电效率高、限制条件少的优势。在相对稳定的海风资源下,海上风电年运行小时数最高可达4000小时以上,较陆上风电年发电量多出20%-40%。与此同时,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受土地建设、城市规划等限制,灵活性更强,有利于经济开发。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显示,我国近海水深5~50m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5亿千瓦,深远海风能资源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连续十三年稳居世界第一,近两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更是占全球一半左右。
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整合地区资源,纷纷制定了本省的海上风电发展计划以及相应的扶持方案。据统计,目前出台省内规划方案的已有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山东、上海、河北、辽宁等省市,预计至2030年海上风电并网容量累计达96.12GW。
在这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中,复合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组合而成,具有各自原材料特性的一种材料。在该项目中,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复合材料叶片具有轻质、高强度、抗疲劳等优点,可以降低风力发电机的整体重量,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复合材料叶片对风速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稳定发电。
漂浮式风电装置:该项目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浮筒,具有良好的浮力、耐腐蚀性和抗磨损性能。这使得风电装置能够在海水中长期稳定运行,降低维护成本。
渔场设施:复合材料在渔场设施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渔网、养殖设施等。复合材料渔网具有耐磨损、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优点,可以提高渔网的使用寿命。此外,复合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渔场围栏、养殖网箱等设施,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输电线路:该项目中的输电线路可能会采用复合材料电力电缆,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抗老化等优点。这可以降低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输电效率。
项目施工和维修设备:复合材料在项目施工和维修设备中的应用,如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总之,在这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中,复合材料在风力发电、渔业养殖以及相关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项目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在新能源、渔业等领域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文由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搜集整理编译,文章不用于商业目的,仅供行业人士交流,引用请注明出处。